每經網 2013-01-15 09:27:47
每經記者 胡健 實習生 楊瑞 發(fā)自北京
中國代表團日前在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第三次全體會議上宣布,中國計劃于今年正式加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RENA),通過加強能源利用技術領域的國家間合作,促進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建立。
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yè)研究員蕭函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國加入該機構的做法對于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交流合作有重大意義,世界可再生能源行業(yè)或因此步入快速發(fā)展周期。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成立于2009年,總部設在阿聯酋首都阿布扎比,是“在全球范圍內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向廣泛普及和可持續(xù)利用的快速轉變”的國際組織,在國際可再生能源組織中具有權威性。
該機構第三次全體會議于1月13日在阿布扎比開幕,中國代表團以觀察員身份參會。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李俊峰說,中國希望通過加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切實推進全球可再生能源技術合作,消除貿易壁壘,降低能源利用成本,促進國內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總干事阿明·阿德南對中國政府這一決定表示歡迎。他說,中國是全球發(fā)展可再生能源的領軍者之一,為降低可再生能源技術費用做出了巨大貢獻,許多國家在與中國的能源合作中獲益匪淺,中國的加入無疑會推進全球可持續(xù)能源目標的實現。
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的報告,2011年中國發(fā)展可再生能源投入的資金達522億美元,同比增加17%,占發(fā)展中國家年度總投資額的58.5%。
中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介紹說,中國在調整能源結構、加快新能源開發(fā)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與措施卓有成效,目前中國的風能發(fā)展居世界首位,裝機容量超過6300萬千瓦;太陽能設備制造能力和技術也居世界前列。
2012年,美國和歐盟相繼對中國光伏產品進行“雙反”,涉案金額達數百億美元,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戰(zhàn)火已經燒至清潔能源領域,中國如果正式加入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是否能夠緩和這方面的貿易紛爭?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對此并不樂觀,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只是一個協調機構,中國加入后可能會在信息交流等方面更加暢通,但是恐怕不會對類似“雙反”的事情造成實質性影響。
“機構內各成員以交流合作為主,而對于區(qū)域間、國家間的貿易政策卻鮮有涉足。”蕭函說,中國的加入并不會削弱外貿的壁壘,更不會促使歐盟、美國取消對中國光伏產業(yè)的“雙反”。
據了解,在上述會議上還將討論“2030全球可再生能源路線圖”,其目的是鼓勵各國增加風能、太陽能、水電、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目標是到2030年,這類能源占全球能源使用量的比例不低于30%。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